赵执信

赵执信

赵执信[shēn](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 

生平

出身名门

  赵执信生于康熙元年,卒于乾隆九年,青州府益都县颜神镇(今属山东省)人,其家乡后于雍正十二年改为博山县,系今天淄博市博山区。赵执信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祖赵振业,明天启乙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入清以后,作过山西、江南两布政司参议。叔祖赵进美,明崇祯庚进士,入清以后,官至福建按察使。赵执信的祖父赵双美,只是一个拔贡;父亲赵作肱,仅是一个增生。他的岳父是同里内秘书院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孙廷铨的长子孙宝仍,其官职为光禄寺主事。他的岳母是刑部尚书王士祯的从妹。

早年顺遂

  童年的赵执信,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才。九岁写的文章,就“以奇语惊其长老。”据《赵执信墓表》记载:“九岁里中诸名士会文,先生径造焉。众轻之曰:孺子何为者?及受题,先生立成数艺。语文名俊,一座皆惊。”赵执信当时所做的是《海棠赋》,以遣词优雅,颇富意蕴,为同乡内秘书学士兼吏部尚书孙廷铨所赏识,对他倍加称道,认为日后必成大器。赵执信十四岁考中秀才,十七岁,中山东乡试第二名举人。在乡试中,主考官是以善择人才而闻名的翰林编修翁叔元,他对赵执信颇为欣赏,“以得人自庆”。后来亲自把自己的儿子翁海光送到赵执信的门下。对这次所录取的“山东乡墨”,朝廷也非常满意。当时,“长安中盛称齐鲁文空前绝后,海内诸选家翕然推许之”。十八岁,赵执信中会试第六名,殿试二甲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二十三岁就担任了山西乡试正考官,乡试完毕后便道回归故里,途中经过冷泉关,晋城等地,翻越太行山,在这期间,他创作的诗有四十四首,收入《并门集》,其中七言古诗《道傍碑》是赵执信初期地优秀作品。二十五岁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同时还任《明史》纂修官,参与修《大清会典》。当时,会典的体例,大多袭用明朝旧制,许多人都推辞不敢任。赵执信“肄国书,取档案,傅以文义,典制厘然”。负责编纂《大清会典》的官员“以是服先生材”。
广交名士

  康熙二十四年(1685 )至二十八年(1689 ),赵执信在这期间创作的诗集定名为《闲斋集》,搜集诗歌有四十六首。其中地五言古诗《赠李生》通过对李生地临别赠言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地厌倦和对未来政治风波地预感。五言律诗《蝉》,她描绘了蝉地生活地清苦,孤寂和环境地险恶,作者写 “蝉 ” 实际上是在写自己。 名士朱彝尊、陈维崧、毛奇龄非常赏识赵执信的才华,“尤相引重,订为忘年交”(《清史稿·赵执信传》)。一代诗宗王渔洋也心折其才和他相互酬答。“朝贵皆愿纳交,而先生性傲岸,耻有所依附,落落如也。故才益著,望益高,忌者亦益多”(黄叔琳《赵执信墓表》),“士以诗文贽者,合则投分订交,不合则略视数行,挥手谢去,是以大得狂名于长安”(陈恭尹《观海集序》)。戏剧家洪升更把他比作文采风流、光彩耀人的元代名士赵孟頫而引为挚友。当时文坛最负盛名的王士祯曾写诗赞道:“松花谡谡吹玉缸,挥毫三峡流春江。未论文雅世无辈,风貌阮何谁一双。”据《乡园忆旧录》载,其父赵作肱曾应试青州,点名人,学使呼至案前,称贺说:“不必作文,汝以子贵,受封编修矣。”

观剧惹祸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即赵执信二十八岁时,发生了“《长生殿》剧祸案”。在这个暴露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和南北党争的案件中,赵执信成为被排陷的主要对象。这年八月中旬,赵执信被该剧的作者、友人洪升邀请观演《长生殿》传奇。由于这次宴饮观剧是在康熙佟皇后病逝尚未除服的“国恤”期间举行的,被给事中黄六鸿乘机弹劾,执信面临不测之罪,不顾个人安危,到考功处声明说“赵某当座,她人无与”。赵执信后以“国恤张乐大不敬”的罪名革职除名,结束了他在北京的十年仕宦生涯。当时京都有人对赵执信的才华和遭遇发出了“秋谷才华向绝俦,少年科弟尽风流,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的感叹。赵执信被罢官后,同年初冬离开北京返家时写下《出都》诗:“事往浑如梦,忧来岂有端,罢官怜酒失,去国觉天寒,北阙烟中远,西山马首宽,十年一挥手,今日别长安 。”
浪迹远游

  从削职还乡到六十三岁是赵执信的漫游时期,期间,除断续家居外,大部分时间浪迹江湖。他东至黄海,西到嵩山,南到广州,北至天津。游历的地区除山东外,有河北、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特别是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他前后到过五次,最后一次竟在苏州住了四年。多次的漫游,使他逐渐深入社会,接近人民。他由官场的黑暗逐渐认识到社会的黑暗;由个人的不幸逐渐认识到人民的苦难。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诗篇。如:反映虫灾的《纪蝗》;反映水灾的《大堤叹》、《碧波行》;反映旱灾的《纪旱》、《久旱》;反映雹灾的《刈麦二十韵》。反映农民暴动的《氓入城行》则是他现实主义诗篇的顶峰。在诗歌理论上,他对王士祯的“神韵说”持不同见解,这些不同见解,主要收集在他的诗话《谈龙录》里。

退居因园

  雍正三年(1725年),六十三岁的赵执信结束了他的漫游生活。返回故里。次年,退居因园。雍正十一年(1733)冬,赵执信病目致盲,不能复见文字,目盲以后,诗歌创作仍然不断,他在乾隆九年的(1744)年秋的《题幼子庆赋稿》中说到:“余盲目病废十二载于兹矣”。在这十二年间,他的诗歌、文章全是口述其子,然后再由其子执笔记录,直到是年十一月以八十三岁高龄卒于故里。
赵执信有六男四女十个孩子,小女儿赵慈长于吟诗作词。《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将赵执信、赵慈父女与东汉蔡邕、蔡文姬父女相提并论,评价甚高。▲

文学主张

  赵执信不仅是清初的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还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诗歌理论。他主张“诗之中要有人在”,反对脱离现实,无病呻吟;主张“诗之外要有事在”,强调诗歌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主张“文意为主,以语言为役”,要求形式服从内容,语言为内容服务;主张作家“从其所近”,自由选择艺术风格,反对用“神韵”的唯一尺度去衡量作品的好坏;反对京派主义倾向,培养真

  正的新生力量;反对赏识善于谄媚逢迎的庸人,要选择有真才实学的”佳士“等一系列主张和见解。在当时的诗坛上,王士祯的“神韵说”风靡一时,而在创作上与之抗衡、在理论上与之辩驳的唯有赵执信。赵、王二人之所以由原来相互唱和、彼此欣赏发展到相互诟厉,关键就在于他们的诗歌理论不同,各执一端,互不相让。

  关于赵、王诗派评论,《清史列传》卷七十一及《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三有所论述:“平心而论,王以神韵缥缈为宗;赵以思路境刻为主。王之规模阔于赵,而流弊伤于肤廓;赵之才锐于王,而末派病于纤小。使两家互救其短,乃可以各见其长;正不必论甘而忌辛,好丹而非素也。”今人任道斌先生给了赵执信一个更中肯的评价:“虽然执信一生潦倒以终,但在漫长而坎坷的生活道路上,他自强不息,勤奋创作,为后人留下了一千多首诗歌和多篇散文、诗论,能在形式主义诗风盛行、“神韵说”泛滥的清初诗坛上独树一帜,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去揭露封建社会的残酷与黑暗,并表现自己不与世沉浮的抗争精神,丰富了清初的诗坛,为当时的文学发展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作者《赵执信》的诗文
赏析

彭蠡湖

赵执信赵执信 〔清代〕

颢气中流转,烟光四周遭。层波碧离离,秋色寒滔滔。

泠然乘风游,托身任毫毛。仰观天垂象,旁见林露梢。

山移舟向背,目荡心飘摇。北望千帆走,灿若组紃交。

五老云外笑,人世心魂劳。明当接匡君,举手为我招。

赏析

泛海言怀

赵执信赵执信 〔清代〕

忽登万斛舟,如蹑长鲸背。寄身入无涯,旷览乾坤态。

潮动风色遒,棹急云光碎。潜通云气游,迥出人境外。

千山相簸荡,六合欲横溃。顿觉丧我吾,何知齐小大。

幼安漂泊久,谢傅襟情在。谁发小海讴,回帆引雄概。

赏析

行十八滩中

赵执信赵执信 〔清代〕

滩行日百转,转转山四围。寒流中屈曲,郁怒不自持。

秋凛肃杀气,陆发龙蛇机。回风地底来,雹雨皆倒飞。

乱石势腾攫,狞恶各异姿。似嗔舟船逼,列阵前相追。

篙师工避就,色授颐指挥。蓄力争毫发,险途生坦夷。

游子阅奔峭,惊定翻耽奇。秋云摇水壁,杉木森下窥。

弄波情无极,棹月愿犹违。夕阳驻西岭,为我延清辉。

赏析

平度州道中望东北诸山

赵执信赵执信 〔清代〕

秋风吹倦客,缥缈凌紫霞。赤松仙人要我去,为驾白鹿青龙车。

羽轮飘飞不自制,始计已失秦琅邪。大劳小劳远相待,云外如鸟遭笼笯。

明霞碧落杳梦寐,玉女有爪羞搔爬。北行度胶水,惟见尘与沙。

晴岚百里豁心目,高望一点青于鸦。众山肩随出,戢戢木末争槎丫。

天柱孤标倚萧爽,下笑两髻鲁始髽。东莱泰岱列,首屈不敢加。

譬人名既成,无事相矜夸。大泽东来独雄杰,森然列仗排高牙。

云峰飞瀑落千尺,烟光蜃气无由遮。台阁嵯峨布空曲,浮金炫碧生谽谺。

我今矫首意惝恍,况于抗策穷幽遐。人生能几何,引领白日斜。

海山有约易错遌,此中便可终来家。

赏析

中秋与南村泛舟石湖望月

赵执信赵执信 〔清代〕

王郎与我能无愁,客中放棹寻清秋。清秋了知在何许,且远城市辞歌讴。

胥江水洗天宇净,片帆轻驶如星流。横塘西去见山影,苍翠豁露霜烟收。

楞伽灵岩两迎揖,此中安得无夷犹?湖光一曲萦我舟,与子呼酒相劝酬,以湖为酒恣拍浮。

须臾湖月忽晃漾,照映天上白玉楼。须眉萧飒风飕飕,飘然疑坠海外洲,却视人世真蜉蝣。

我已一身随落叶,子亦一官成赘疣。不见吴越俱荒丘,鱼城酒城何处求,伍胥种蠡同浮沤。

惟有石湖湖上月,曾照石湖居士游。西施溪畔馀温柔,座中微笑寒花羞。

子既醉矣我未休,回帆挝急不可留。夙昔中秋有此不,令我却忆西湖头。

赏析

中秋夜与泾阳刘西谷编修吴山对月

赵执信赵执信 〔清代〕

东见千里江,西见十里湖。寒光欻合离,荡此秋月孤。

吴山秀接天,月出当其前。登高莽四顾,清辉满人间。

远心忽飞扬,南北同一圆。我乘白鼋越沧海,君亦赤鲤辞秦川。

忆昔燕市别,九十度盈缺。宁知来此地,复共今夜月。

雄城百万家,歌吹方阗咽。邈然山颠客,一笑两幽绝。

明日扁舟江上风,思君独在湖山中。

赏析

阻风泊浈阳峡中夜大雷电晓起对雨

赵执信赵执信 〔清代〕

禺阳帝子调黄钟,坐爱空山有来往。昨朝宿雾隐飞来,自笑游踪何卤莽。

峡风忽讶失前津,浈水翻能汩归榜。孤舟萍梗仰阴崖,敢以微躯触罔象。

夜深魂魄悸崩雷,便恐乾坤裂惊响。群龙久困快一伸,火鬣朱鳞竞腾上。

地穷川岳疑变移,天远鬼神畏钩党。岂知作剧向幽人,苦欲要遮纵欢赏。

晓披万瀑散晶明,烟放千林动萧爽。芳春烂缦未过半,绝壁丹青划成两。

闲情留梦寄孱颜,冻雨为余洗怅惘。殷勤更拟乞瑶笙,徐引回风送兰桨。

赏析

弃妇词

赵执信赵执信 〔清代〕

两姓无端合,亦复无故分。昔时鸳鸯翼,今日东西云。

浮云本随风,妾心自不同。君心剧无定,见弃如枯蓬。

出门拜姑嫜,十走一回顾。心伤双履迹,一一来时路。

留妾明月珠,新人为耳珰。不恨夺妍宠,犹得依君旁。

宝镜守故奁,上有君家尘。持将不忍拂,旧意托相亲。

此生一以毕,中怀何日宣?愿得金光草,与君驻长年。

赏析

晚晴过泰山下时将之江南

赵执信赵执信 〔清代〕

烟披岳麓翠帷张,雨浥春畴细草香。人带断霞过小渡,鸟冲飞絮入斜阳。

鞭丝帽影垂垂远,日观天门望望长。岭半桃花陇头麦,肯输物色与江乡。

赏析

寄朱竹垞检讨村居

赵执信赵执信 〔清代〕

江村水树澹秋烟,不见幽人思悄然。往接簪裾三殿侧,近联踪迹五湖前。

老为莺脰渔翁长,闲上鸱夷估客船。各有弹文留日下,他时谁作《旧闻》传?

© 2023 古诗词大全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