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廷桢

邓廷桢

  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又字嶰筠,晚号妙吉祥室老人、刚木老人。汉族,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祖籍苏州洞庭西山明月湾。清代官吏,民族英雄。嘉庆六年进士,工书法、擅诗文、授编修,官至云贵、闽浙、两江总督,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后调闽浙,坐在粤办理不善事戍伊犁。释还,迁至陕西巡抚。有《石砚斋诗抄》等多部著作传世。江苏南京市有“邓廷桢墓”可供瞻仰、凭吊。

纪念地

  邓廷桢墓在东郊仙鹤门外红旗农牧场邓家山麓,墓背依灵山,正对钟山,周围松竹环抱,198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省里拨专款,南京市文保部门和栖霞区文化局精心组织设计、施工,维修后的邓廷桢墓,墓冢为水泥质,呈半圆形;墓前立有石碑,正面刻:“清两广闽浙陕甘总督邓廷桢之墓”,背刻:“重立碑记”,叙记邓廷桢的简历和功绩。

生平

  邓廷桢原籍江苏吴县西山,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屡分校乡、会试,历任浙江宁波,陕西延安、榆林、西安诸知府,湖北按察使,江西布政使,陕西按察使等职。道光六年(1826年)任安徽巡抚,至道光十五年升任两广总督。1836年6月,许乃济奏请弛禁鸦片。他开始甚表赞同,认为“弛禁通行,实于国计民生,均有禆益。”后因受朱嶟、许球力主禁烟的影响,且目睹鸦片祸害严重,自1837年春即由弛禁转为严禁,咨会水师提督关天培,“无分雨夜,加劲巡查”,“奋勇兜擒,尽法惩办”。1839年初上奏道光帝,决心与钦差大臣林则徐“共矢血诚,俾祛大患”,并积极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走私,收缴鸦片,添置木排铁链,整顿海防,成为林则徐的亲密同僚。道光十九年十二月(1840年1月)调任闽浙总督,购洋炮,建炮台,招募练勇,出海巡缉,加强守备。7月,英舰进犯厦门,他亲督水师水勇击退侵略军,嗣因投降派诬陷,与林则徐同时革职,充军伊梨。他还是第一个公开反对割让香港大臣。后起用为陕西巡抚、陕甘总督,在西北大力组织垦荒。1846年卒于任。 善时文,犹精于音韵。所著笔记和诗词并行于世。有《诗双声叠韵谱》、《说文解字双声叠韵谱》、《石观斋诗抄》、《双砚斋词话》等。此外,他是著名的书法家,还工书法,擅写小篆及楷、行诸体,尤以小篆最精。南京市博物馆藏有他玉筋体小篆《说文叙辞轴》,是他晚年从伊犁获释,与挚友林则徐分别时所作,用笔园劲匀称。从端正秀丽中,可看到他刚正不阿的气质。


从“弛禁”到果断禁烟
  道光十五(1835)年,邓廷桢任两广总督时,鸦片早已由药材变为以走私买卖为主要形式的毒品,大量非法输入中国,造成国内烟毒泛滥,白银外流,严重危害着国计民生。对鸦片贸易是弛禁还是严禁的分歧意见已经开始出现.道光十六年四月(1836年6月),太常寺少卿许乃济的《鸦片例禁愈严流弊愈大应亟请变通办理折》正式提出了弛禁论主张,道光皇帝收到许乃济的奏折后,特批给邓廷桢和广东巡抚祁贡、粤海关监督文祥议复。他们于道光十六年九月初二(1836年10月11日)联合上奏,表示赞同许乃济的弛禁论,认为许折“胪陈时弊,均属实在情形”,“如蒙俞允,弛禁通行,实于国计民生,均有裨益”,并提出了弛禁的具体办法九条。邓廷桢等的这个驰禁章程,把许乃济驰禁论加以发展和具体化,并准备付之于实施,它使鸦片入口、运输、种植完全合法化,当时在广州广为传布,产生很不好的影响,“贩食之人,无不欢欣鼓舞,明目张胆”。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在鸦片贸易要导致民族危亡的严峻现实面前,特别是许乃济弛禁论遭到朱嶟、许球、袁玉麟等人的批驳和正义舆论的谴责后,在广东这个鸦片走私贸易首当其冲的关口,邓廷桢检讨了自己过去的弛禁主张,认真执行严禁政策。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后,他采取了一些断然措施,通过十三洋行总商伍崇曜通知英国商务监督,命令所有停泊在内洋、外洋的鸦片趸船必须全数回国,不得逗留,更不能进入广州港口。但是,由于英国不肯轻易放弃他们鸦片贸易得到的巨大利益,而继续进行猖狂的走私活动,又由于官吏们暗中受贿,与鸦片走私贩勾结一起,狼狈为奸,因而执行不力,实际上没有收到实效。


加强海防面对挑衅
  道光十七年(1837年)英国商务监督义律与鸦片贩子查顿、颠地、马地臣等蓄意破坏鸦片禁令,敦促英国资产阶级政府派兵舰来,以武力威胁中国开烟禁,以扩大鸦片贸易和使之合法化。在义律的支持下,武装鸦片走私船再次窜进黄埔港,私售鸦片。邓廷桢严厉谴责义律的无理挑衅,并指名要他交出并驱逐查顿、颠地、马地臣等九名鸦片贩子出境。然而,义律的强盗行为正是与鸦片贩子共同谋划后进行的,他依赖武力为后盾,既抵赖不交出鸦片贩,也不驱逐他们,对此,邓廷桢坚持寸步不让的方针,迫使义律的威胁无法得逞,不得不自动退出广州。这一年内,英国政府支持的东印度防区舰队司令马他伦率兵舰“窝拉疑”号等五百余名士兵及随军家属到达澳门,声称以商务监督身份来稽查贸易。邓廷桢下令各水、陆师严格把守各要塞隘口,并严加巡防,又严正声明马他伦要进广州不合中国法令,坚决把马他伦赶走,使马他伦的武装挑衅不能得逞。
  邓廷桢认真组织广东的东、西、中三路水师加强海防。督促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沙角设提督署驻守沙角,密切监视和控制中路海口,并与关天培涉海登山,周密设计虎门三道防线的建设。又明查暗访和封闭了数百个内地窑口,捕获走私和滞留在内河、内洋的船只,禁阻内地走私船和任何船只与那些长期停泊在内、外洋的鸦片趸船靠近,使英国鸦片趸船无法出售鸦片。


同林则徐合作销烟
  道光十八年闰四月(1838年6月)鸿胪寺卿黄爵滋奏《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后,道光皇帝从封建统治的利益考虑,特别是看到林则徐在他的禁烟奏折里一针见血地击中要害以后,便决定采取严禁政策,一方面将公然倡导驰禁论的许乃济降为六品顶戴,另一方面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鸦片。并命令邓廷桢和广东巡抚怡良等振刷精神与林则徐和衷共济,协同办理。邓廷桢得知林则徐要到广东,十分兴奋。当林则徐在往广东途中,邓廷桢写信给林则徐立誓“所不同心者有如海”,表示愿“合力同心,除中国大患之源”。
  道光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月(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到达广州,开始禁烟。邓廷桢予以积极支持,和林则徐进行了密切配合,成为林则徐在广东推动禁烟的亲密合作者。他们在短期内缉拿了内地鸦片烟贩,查抄了窑口,打击和驱逐了武装鸦片趸船,在虎门亲自监督缴收了二万余箱、袋,二百多万斤重的鸦片。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五日(6月3日至25日)在虎门海滩进行销毁,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禁烟的正义性。在虎门海防的建设中,邓廷桢经常陪同林则徐往各海口视察、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相互配合得很好。


出任云贵和闽浙总督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1840年1月)清政府调邓廷桢任云贵总督,旋改调两江总督,尚未到任,又因陕西道监察御史杜彦士奏报福建禁烟和海防需加紧查办,改调邓廷桢任闽浙总督。并特派吏部右侍郎祁隽藻、刑部左侍郎黄爵滋查办,“并筹图防守事”。
  邓廷桢由广东到福建,积极加强海防建设。他与祁隽藻、黄爵滋等根据福建海岸地形的特点,研究、决定在厦门岛南部突出海面的胡里山,建起一道五百丈的石壁,并于石壁后建筑营房、建筑灵活实用的炮墩。在厦门岛安置了一百门铁炮,又在对面的鼓浪屿、屿仔港等处安置一百六十余门铁炮。还调动漳州、同安、兴化、延平陆路兵勇协同防守,大大提高了福建厦门岛一带的海防能力,把他从广东购置的十四门洋炮也都使用上。英国侵略者称之谓“长列炮台”。他们还制定了新的海防章程,责成水陆师共同负责,在海面夹攻或配合夹击来犯的英国武装商船和兵船,并围追堵截内地鸦片贩,遏制他们与英国鸦片贩子的勾结倒卖鸦片的活动。邓廷桢在查禁鸦片的同时,还惩办了漳州、泉州等地使用进口洋钱和私自化银铸钱的罪犯。
  在闽浙总督任内,邓廷桢鉴于福建、浙江军备松弛,防御能力单薄,海防不严,特下了一番大功夫进行整顿。抽调了熟悉海防形势、水性的水师官兵,又招募了大批水勇加强防范措施。他一边在泉州招募兵勇加强训练,一边注视着浙江海防的变化,并准备亲自往浙江督战,以后因道光皇帝另派钦差大臣伊里布赴浙江办理军务而作罢。邓廷桢在广东和福建查办鸦片,推动禁烟运动和建设海防方面都作出了成绩。然而,英、美鸦片贩子在其本国资产阶级政府支持下进行武装挑衅,蓄意破坏禁烟运动,加以国内投降派和内地鸦片贩子设置重重障碍,以致邓廷桢等未能达到杜绝鸦片贸易,根除鸦片输入的目的。


忠臣报国无门
  道光二十年九月初三日(1840年9月28日),在投降派的陷害下,道光皇帝下令革了林则徐和邓廷桢的职,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并接替林则徐为两广总督,令邓廷桢立即由闽浙总督任内折回广东听候处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到此实已告终。
  琦善在与义律谈判的过程中,曾以厦门、香港是否可以让给英国作商埠事与邓廷桢商议,邓廷桢极力反对,他说:“厦门全闽门户,夷居厦门可以窥内地,且澎湖、台湾之在厦东者,声势为所隔绝,不得联络,其害至深,固万无许理。即香港亦在粤洋中路之中,外环尖沙嘴,裙带二屿,夷船常藉以避风浪,垂涎久矣,今一朝给与,彼必筑建炮台,始犹自卫,继且入而窥伺,广东货船鳞泊黄埔,辎重在焉,其白黑夷之居吏馆者以千百计,皆香港应也,与之良非所便”。
  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义律突然袭击沙角、大角炮台,虎门第一道防线被突破。邓廷桢和林则徐此时虽都已革职,但出于爱国之心,他们又亲自到两广总督署敦促琦善派兵支援,琦善竟以“无话商量”而置之不理。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1841年)道光皇帝颠倒是非,谴责邓廷桢在广东任职多年,懈惰因循,不加整顿,所设排练空费钱粮,全无实用,以致虎门之役不能抵挡。对他从重处理,发配伊犁以效力赎罪,直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闰七月才被召回,赏三品顶戴任甘肃布政使,派他到银川、洮陇、酒泉等地勘察荒地。邓廷桢认真勘察,查出荒熟地一万九千四百余亩,番灵地一千五百余顷,宁夏马厂归公地一百多顷⑧。熟地升科,荒者招垦,被赏二品顶戴。道光二十五年 (1845年)调任陕西巡抚,署理陕甘总督,后又回任陕西巡抚。在此期间,他始终与林则徐保持着联系。道光二十六年三月二十日(1846年4月15日)病死于任内,终年七十一岁。

作者《邓廷桢》的诗文
赏析

九日集抱瓮园赋诗甚欢翼日乃大风雨用惜抱轩集中猎日次重九诗韵柬异之

邓廷桢邓廷桢 〔清代〕

侏儒饱死笑臣朔,岂识天机谢彫斫。吾侪相求重声气,不与嚣嚣竞风飑。

各从颔下抱骊珠,那肯怀中藏鼠璞。舒州山水本奇绝,我与君来锡双卓。

昨逢重九秋气清,共款园扉无剥啄。登高姑一陟附娄,矫首龙山青黛扑。

风吹皂帽歌乌乌,我亦相从如猎较。文昌昭谏蹑迹至,筮得朋簪手重握。

陆玑草木剧纷纶,郭璞虫鱼更斑駮。须臾客去余就睡,江上西风动清角。

明晨急雨寒潇潇,云气苍黄湿寥邈。侧闻先生夜无寐,吟声非梦亦非觉。

阴晴未许周髀算,悲愉有似迷藏捉。旷观区宇解先忧,頫睇缥缈嗤独学。

作诗摩垒再致师,酬答勿辞朋友数。

赏析

少穆被命还朝以诗二章迎之 其一

邓廷桢邓廷桢 〔清代〕

高皇拓地越乌秅,圣主筹边轶汉家。拟向轮台置田卒,特教博望泛秋楂。

八城户版输泉赋,千骑旃裘拥节华。载笔他年增掌故,羁臣乘传尽流沙。

赏析

召伯湖

邓廷桢邓廷桢 〔清代〕

召伯湖千顷,鸣榔处处闻。沙痕随岸尽,帆影隔堤分。

雾重湿如雨,鸦多飞作云。联吟兴不减,把酒话斜曛。

赏析

耀州喜晴口号

邓廷桢邓廷桢 〔清代〕

十日阴云墨作堆,天风顷刻与吹开。一声鹊语当头报,已出千岩万壑来。

赏析

回疆凯歌 其一

邓廷桢邓廷桢 〔清代〕

百战声威震鼓鼙,楼船两两大名齐。中朝自有无双将,未必关西让陇西。

赏析

回疆凯歌 其二

邓廷桢邓廷桢 〔清代〕

流沙险远深山雪,几竭司农馈馕心。从此轮台置田卒,何劳日调万黄金。

赏析

玉泉院 其一

邓廷桢邓廷桢 〔清代〕

缭垣低连蜷,曲廊深䆗窱。楼頫平川远,山压孤亭小。

微风生古木,薄霭暗疏筱。来游及青春,光景媚清晓。

岚气不可逼,仙掌视缥缈。安能蹑莲峰,长啸出尘表。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雪中登大观亭

邓廷桢邓廷桢 〔清代〕

关河冻合梨云,冲寒犹试连线骑。思量旧梦,黄梅听雨,危阑倦倚。披氅重来,不分明出,可怜烟水。算夔巫万里,金焦两点,谁说与,苍茫意?
却忆蛟台往事,耀弓刀,舳舻天际。而今剩了,低迷鱼艇,模粘雁字。我辈登临,残山送暝,远江延醉。折梅花去也,城西炬火,照琼瑶碎。
赏析 注释 译文

酷相思·寄怀少穆

邓廷桢邓廷桢 〔清代〕

百五佳期过也未?但笳吹,催千骑。看珠澥盈盈分两地。君住也,缘何意?侬去也,缘何意?
召缓征和医并至。眼下病,肩头事,怕愁重如春担不起。侬去也,心应碎!君住也,心应碎!
赏析 注释 译文

买陂塘·赎裘

邓廷桢邓廷桢 〔清代〕

悔残春、炉边买醉,豪情脱与将去。云烟过眼寻常事,怎奈天寒岁暮?寒且住!待积取叉头,还尔绨袍故。喜馀又怒。怅子母频权,皮毛细相,斗擞已微蛀。
铜斗熨,皱似春波无数,酒痕襟上犹涴。归来未负三年约,死死生生漫诉。凝睇处,叹毳幕氊庐,久把文姬误。花风几度?怕白袷新翻,青蚨欲化,重赋赠行句。
© 2023 古诗词大全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