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分未辨,类聚兹式。天眷休明,且求至德。御繁实简,制动惟默。
官府百王,衣裳万国。
中叶遭闵,副内多违。悠悠灵贶,爰有适归。于昭睿后,抚运天飞。
凝居中县,神动外畿。
悬象著明,离光乃位。我有储德,徽猷渊备。长寿察书,龙楼回辔。
重道上庠,行遵儒肆。
朝阳有干,布叶萋萋。思皇威矣,鹓羽高栖。出驰先辂,入秉介圭。
瞻秦望井,建鲁分奎。
求贤每劳,得士方逸。有觉斯顺,无文咸秩。万箱惟重,百锾载恤。
屈草戒谀,阶蓂纪日。
文教已肃,武节既驰。荣光可照,合璧如规。载怀姑射,尚想瑶池。
濯龙乃饰,天渊在斯。
作乐顺动,实符时义。上春初吉,亦留渊寄。红树岩舒,青莎水被。
雕梁虹拖,云甍鸟跂。
高悬甲帐,周褰黼帷。长筵列陛,激水旋墀。浮醪聚蚁,灵蔡呈姿。
河宗跃踢,海介夔跜。
弱腕纤腰,迁延妙舞。秦筝赵瑟,殷勤促柱。降席连緌,称觞接武。
稽首万年,献兹多祜。
天地既成,泉流既清。薄暮沾幸,属奉文明。将标齐配,刻扫秦京。
愿驰龙漠,饮马悬旌。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