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阴深处,有一起起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
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桃叶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间回荡。歌女所着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
注释
参差:高低不齐。
霁(jì)山:雨后山色。
溶漾(róng yàng):水波荡漾的样子。
画桡(ráo):船桨,这里指画船。
迟:缓缓。
鉴:镜子。
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
浅声:轻婉歌声。
双唱:双双唱起。
深色:加深颜色。
轻衣:形容极薄的夏装。
障面:遮面。
斜晖(huī):偏西的阳光。
翠:指绿荷。
阴:阴凉。
参考资料:
这首词既写江南夏日湖山之美,又写歌女容貌和性灵之美。全词融自然美与女性美于一境,写出了歌女天光水色之间的清歌妙发,表现出湖山和人物纯真自然的性灵。
上片起句开门见山,直写湖中美景。江南湖泊往往是重重相连。当外湖长满莲篷的时候,远远望去,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比起荷花盛开,又是别有一番风味,此时正是游湖的好时光。下句展开远景:“霁山青处鸥飞”,是写天放晴了,雨洗过后的青山,格外的青,而那青山映衬之间,几点翩飞的白鸥,显得格外的白。“水天溶漾画桡迟。”词人俯仰上下,只见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游湖之人陶醉了,于是,任由船只鉴中缓缓地行。画桡,指画船。迟,谓缓行。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人有时会忘却自己,有时却又以为自己是江山风月的主人。清莹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存。“人影鉴中移。”人船中,船行水上,水面如镜,人影镜里移动。
下片由写景转为写人,重点描写歌女容貌之美和性灵之美。“桃叶浅声双唱”与“杏红深色轻衣”两句为对仗,一写其歌声,一写其衫色。桃叶,本是晋代王献之妾之名。献之笃爱桃叶,曾作《桃叶歌》歌之,传其辞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南朝陈时,江南盛歌之,见《乐府诗集》卷四十五《桃叶歌》题解。词上句以“桃叶浅声”写所唱,此“桃叶”即《桃叶歌》,非指人而言。歌声轻婉,故曰“浅声”,女伴同唱,故曰“双唱”。此句写船上的一对歌女双双唱起了轻柔宛转的歌声。“杏红深色轻衣”则写青山绿水,上下天光之间,歌女杏红的衣色,显得格外深。深,亦是词人印象之深。词人写歌女之印象,不写其容貌而写其衣著,正是韵高脱俗的体现。这时正当暑天,故著轻衣。然而,词人印象更深的是:“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暑天斜晖犹热,故而歌女采得一枝荷叶遮面。荷叶虽小,可是当乘船一路归去时,词人却感觉到,好象自己也分得了她手持荷叶的一份绿阴凉意。小荷障面之姿态,很美;分得翠阴之感受,虽为错觉,但更美。
此词游湖这一赏心乐事中,表现了自然风光和人物容貌、性灵之美,体现出词人高雅、清旷的审美意趣,抒写了词人对于大自然和生活的无限热爱。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参考资料:
此词写乘船游湖之美。时间是夏天,地点在江南。江南风景如画,集天地灵气,素来是文人争相歌咏的对象。张先《画堂春》同样以江南为寄情对象,对江南的湖山风光和人物风物予以讴歌和盛赞。
上片主写湖山之美。“外湖莲子长参差”,起句开门见山,直入湖景。词人站在岸上,观望湖景,外湖长满莲蓬的时候,远远望去,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比起荷花盛开,那光景又别有一番风味,正是游湖的好时光。下句展开远景。“霁山青处鸥飞。”中的“青”字润色,色彩明晰,光鲜灵动。“水天溶漾画桡迟。”词人俯仰上下,上下天光。水涵着天,天连着水,水天溶溶漾漾,融而为一。于是,任画船在水中缓缓地行。在这样美好的大自然里,人有时忘却自己,有时却又以自己为中心,是江山风月的主人。清莹的湖面正好是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存在。“人影鉴中移。”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面如镜,人影在镜里移动,好一派光明澄澈的境界。一个“移”字写出人随船动的情状,悠然自得于此尽县。
上阕词人着墨于江南湖光山色,下阕转景入人,天人合一,在这大自然的美景里添了一抹人气和人情。写歌女之美不是描写其容貌之美,而是描写其性灵之美。宋词中女性形象演进成为词体文学之优势意象,中国文化重视女性美,尤重视其内美。如果此时不是这样,便俗。此句六字再现了两位歌女双声共和,浅吟低诉,轻柔婉转、曼妙婀娜。听其歌,见其人,“杏红深色轻衣”。“杏红”色在“水天溶漾”中更显浓艳,更为“深”,此“深”字一方面写歌女衣色彩浓深,另一方面也是歌女身形在词人心中的影射。“轻衣”轻盈灵动,羽化成仙之境尽在其中。“小荷障面避斜晖”,这一动作显人物的稚嫩可爱,让人心生怜惜。“小荷障面”虽未能尽“避斜晖”,却能带来丝丝凉意,词人于此中“分得翠阴归”。斜晖映日,词人与歌女未同乘一舟,在歌女“小荷障面”下,词人其实未必能“分得翠阴”,但是绿荫翠凉、美人在旁,作者心中愉悦,归途更感清凉。
“莲子参差”、“霁山青处”、“水天溶漾”、“人影鉴中”,这是一派安宁祥和的自然景观;“桃叶浅声”、“杏红深色”、“小荷障面”、“分得翠阴”,又是一派静谧逍遥的人文景观。自然与美人并举,融天地于人情,杂人景于自然,天人合一的情景遁入眼帘,交相呼应。将女性的美放置于天地之美中,使自然景色更通透,使人物的美更纯净。,实在中肯贴切。
参考资料: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逷?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而退。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