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来兮,黄花烂熳满东篱。田园成趣知闲贵,今是前非。失迷途尚可追,回
头易,好整理闲活计。团栾灯花,稚子山妻。
去来兮,黄鸡啄黍正秋肥。寻常老瓦盆边醉,不记东西。教山童替说知,权
休罪,老弟兄行都申意。今朝溷扰,来日回席。
去来兮,青山邀我怪来迟。从他傀儡棚中戏,举目扬眉。欠排场占几回,痴
儿辈,参不透其中意。止不过张公吃酒,李老如泥。
到闲中,闲中何必问穷通?杜鹃啼破南柯梦,往事成空。对青山酒一钟,琴
三弄,此乐和谁共?清风伴我,我伴清风。
驾扁舟,云帆百尺洞庭秋。黄柑万颗霜初透,绿蚁香浮,闲来饮数瓯,醉梦
醒时候,月色明如昼。白渡口,红蓼滩头。
好闲居,百年先过四旬余。浮生待足何时足,早赋归欤。莫遑遑盼仕途,忙
回步,休直待年华暮。功名未了,了后何如?
醉醺醺,无何乡里好潜身。闲愁心上消磨尽,烂熳天真。贤愚有几人?君休
问,亲曾见渔樵论。风流伯伦,憔悴灵均。
李伯瞻[元](约公元一三二〇年前后在世)名不详,号熙恰,里居、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元仁宗 延佑末前后在世。与赵显宏、孙周卿同时。工散曲。所作省悟殿前欢七支,今犹存。被《太和正音谱》列为“词林英杰”。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