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

谭献 谭献〔近现代〕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深院寂静,室内也是悄然无声。爱人远行,少人来往,乌云般的头发上插着精美的头钗,一位红颜女子独自幽居。女子忽然听见自己的鹦鹉在呱呱人语。庭院深深人十酣肖鹦鹉突然开口说话令人惊喜,她急忙开门,误以为鹦鹉告诉她是她的情郎来了,结果大失所望。她在内心埋怨鹦鹉,嫌它错报郎归,让她空自整妆等候,无端地引起她的无限烦恼。女子前思后想,她在想象中呼唤情郎早日归来。
她的这位“韦郎”正是青春年少,远行他方,本已经令人不安,何况又是去风景如画的江南。那里歌楼妓馆很多,到处都是美貌的女子,她担心情郎久居他乡,难免拈花惹草。尽管那里到处充满了诱惑,但她还是很自信家乡的旧人更好。因此,她温情相劝,希望对方早日回家。既然知道规劝无用,情郎难免还要远行,为了能够阻拦他,女子愿意舍身化作小草,只要能够留住他,遮挡住情郎前去的脚步,即使自己被碾压也在所不辞。

注释
庭院深深人悄悄:庭院深深,深院寂静;悄悄,悄然无声。
鹦哥:即鹦鹉。
韦郎:古代女子对男子的爱称,这里借指情郎。
钗:头钗。
金凤:古代妇女的头饰。
闲:嫌弃。
红袖:代指美貌女子。
争抵:怎么比得上。
遮断:犹言遮挡,拦住。
车前草:草名,又名当道。▲

创作背景

  谭献同治六年(1867)考中举人。二十五六岁后,他潜心经学,倾向今文学派,重微言大义。他曾经为福建学使徐树藩的幕僚,晚年去官归隐,锐意著述。谭献晚年受张之洞的邀请,主讲经心书院。他的骈文,规仿六朝,高出时人;诗亦“优柔善人,侧然动人”;词与词论的成就最为突出。

赏析

  这是思妇之词,上半沉思语,殊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下半相思刻骨,寤寐潜通,顿挫沈郁,可以泣鬼神。

  通过女子所居环境氛围的描写,烘托出女子内心深处的寂寞。且“庭院深深”使人很容易想到欧阳修那阕《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两首词在某些地方格调颇相似,情感相通。二、三两句更是妙趣横生,刻画闺中少女的情态栩栩如生,与敦煌词《鹊踏枝》中“叵耐灵鹊多谩语,送喜何曾有凭据”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春日迟迟,鹦哥报道他来到的叫声,使她空喜欢一场,在她寂寞的心中掀起了难以平息的感情波澜。“压鬓”二句,是女主人公“闲烦恼”的特写镜头。鹦鹉之能言,都是人教之结果。女主人公思念所爱心切,便把自己最希望的事反复调教于鹦鹉,以此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当然也希望鹦鹉能及时地报告他的归来。不想这反倒惹出了她的相思烦恼。前后强烈对比,寓意深刻。

  “低头只是闲烦恼”则写女子心态之沉重烦闷,这种精神上的烦恼不是金玉满堂的物质生活所能消解、抵偿的。“只是”两字下得很妙,将女子无法排遣的伤离怨别之思以直陈的方式表出,具有强调的作用。“闲烦恼”也可见女子的相思之苦触处即是,同时为过渡到下片打下了伏笔。

  下阕从女子想像在江南的情郎的生活着笔,词的内容也由上阕深闺人的相思烦恼变而为下片感于江南春而产生的盼归的惆怅。

  江南的春天群芳争艳,青山滴翠,自己与情郎都正是青春年华,纵然高楼红袖迷人,也抵不上回乡与钟爱的女子相聚,共度良辰美景的美好。她方方面面地思念他的一切,设想他在外面的生活情况。而她最担心的,想得最多的,一是他会不会对她不忠,二是他的生活是否艰辛。她设想他在“红袖高楼”行乐的情景,心痛情急,迸出了“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的心声。主人公明知无力阻止爱人出行,但也甘愿为此牺牲!女子的殷殷期盼,在诚挚温厚之中深深地蕴含着坚贞不渝的品质。

  主人公幻想爱人所禁受的艰辛,好象在同爱人一起禁受,因而身体消瘦,精神困顿。黄昏更是思念更切的时候,因而主人公几乎害怕黄昏!由此想到以前美满相处时的情景,那时候主人公与爱人还开着离别的玩笑;不料这玩笑竟骤成事实,这更使主人公更加难过。尽管这样,末两句说宁愿化身为车前草,挡住情郎西去的道路,冀盼情郎回心转意,早日归来。借用“车前草”的字面意义作文章,虽非首创,以之结尾表白痴情不改的心志,更加衬托主人公痴情的人物形象,有感人肺腑之效。

  全词委婉细腻,清新雅丽,昭示了一种为美好理想而始终不渝甚至甘愿献身的品格。▲

谭献

谭献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 104阕。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普天乐·浙江秋

姚燧姚燧 〔元代〕

浙江秋,吴山夜。
愁随潮去,恨与山叠。
寒雁来,芙蓉谢。
冷雨青灯读书舍,怕离别又早离别。
今宵醉也,明朝去也,宁奈些些。

赏析

【中吕】朝天子_和贯酸斋小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和贯酸斋

小诗,半纸,几个相思字。两行清泪破胭脂,镜里人独自。燕子莺儿,蜂媒蝶使,正春光明媚时。柳枝,翠丝,萦系煞心间事。

席上有赠

教坊,色长,曾侍宴丹墀上。可怜新燕妒新妆,高髻堆宫样,芍药多情,海棠无香,花不如窈窕娘。锦囊,乐章,分付向樽前唱。

闺情

与谁,画眉,猜破风流谜。铜驼巷里玉骢嘶,夜半归来醉。小意收拾,怪胆禁持,不识羞谁似你。自知,理亏,灯下和衣睡。

在宴即事

晚凉,桂香,人在西楼上。仙杯双捧玉鸳鸯,酒酽琼花酿。方响丁当,脆管悠扬,金钗十二行。留连醉乡,收拾夜场,更听云娥唱。

游春

花残锦机,口空玉杯,三月三十日。惜春滋味似别离,只欠离人泪。树底莺啼,欲留无计,伤心金缕衣。柳堤,翠微,懒把雕鞍系。

碧澜湖上

顺流,放舟,雪夜明如昼。碧澜湖上记曾游,白发新青山旧。仗酒浇愁,寒生吟袖,月明中十二楼。岸头,冻柳,相伴梅花瘦。

开玄道院赏美蓉

锦宫,半空,身世游仙梦。绣屏香冷玉芙蓉,露湿霓裳重。采药仙童,穿花丹凤,上金鳌十二峰。醉翁,驭风,同入桃源洞。

看云楼上

洞宾,道人,诗句苍苔晕。酒边呼我上昆仑,知有神仙分。凤翥山光,鸾鸣松韵,画图中身外身。与君,看云,咫尺蓬莱近。

郊行卢使君索赋

小屏,瘦影,又是年时病。提壶花外两三声,唤起寻芳兴。翠管银筝,一觞一咏,玉娉婷金字经。满城,月明,醉把雕鞍凭。

夜坐寄芝田禅师

桧屏,草亭,池面芙蕖净。夜来明月伴看经,只有寒山听。宝鼎香凝,铜瓶花影,井泉寒秋叶冷。冷冷水声,呦呦鹿鸣,写我林泉兴。

都东池席上

杏坛,药栏,满地香云散。仙宫深处更无山,只有桃花看。红雨斑斑,王珮珊珊,翠帘开明月寒。小鬟、递盏、合唱蓬莱慢。

歌者诉梅

水滨,探春,未得南枝信。一帘香梦卷梨云,渐觉寒香近。淡月黄昏,深雪前村,记年时曾见君。泪痕,渍粉,诉烟雨江南恨。

湖上即席


六桥,柳梢,青眼对春风笑。一川睛绿涨葡萄,梅影花颠倒。药灶云巢,千载寂寥,林逋仙去了。九皋,野鹤,伴我闲舒啸。

冷泉亭上

寺前。洞天,粉翠围屏面。隔溪疑是武陵源,树影参差见。石屋金仙,岩阿碧藓,湿云飞砚边。冷泉,看猿,摇落梅花片。

过刘阮洞

路傍,海棠,步步青丝障。碧桃流水满溪香,落日溪桥上。仙掌琼浆,玉杵玄霜,紫箫寒宿凤凰。阮郎,感伤,人不见春无恙。

探梅

水西,探梅,隔岸香风细。五云仙子六株衣,邀我花前醉。幺凤双飞,瑶阶如水,吹箫月下归。剡溪,路迷,雪夜重相会。

赏析

【越调】寨儿令_忆别花见羞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忆别

花见羞,泪凝眸,别时语言不应日。柳下秦讴,马上吴钩,何处寄风流?五湖范蠡渔舟,西风季子貂裘,青鸾迟远信,白雁报新秋。愁,懒上小红楼。
赏析

【双调】雁儿落兼清江引

张养浩张养浩 〔元代〕

喜山林眼界高,嫌市井人烟闹。过中年便退官,再不想长安道。

绰然一亭尘世表,不许俗人到。四面桑麻深,一带云山妙,这一塔儿快活直到老。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韦庄韦庄 〔唐代〕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游次公游次公 〔宋代〕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

董士锡董士锡 〔清代〕

韶华争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

赏析 注释 译文

隔浦莲近拍·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作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新篁摇动翠葆,曲径通深窈。夏果收新脆,金丸落,惊飞鸟。浓霭迷岸草。蛙声闹,骤雨鸣池沼。
水亭小。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 
赏析 注释 译文

红林檎近·高柳春才软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高柳春才软,冻梅寒更香。暮雪助清峭,玉尘散林塘。那堪飘风递冷,故遣度幕穿窗。似欲料理新妆。呵手弄丝簧。
冷落词赋客,萧索水云乡。援毫授简,风流犹忆东梁。望虚檐徐转,回廊未扫,夜长莫惜空酒觞。
作者的其它诗文
© 2023 古诗词大全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