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颀〔唐代〕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观第五泄记
袁宏道 〔明代〕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瀑见。石青削,不容寸肤,三面皆郛立。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恍惚牛鬼蛇神,不知作何等语。时夜已午,虎之声,如在床几间。彼此谛观,须眉毛发,种种皆竖,俱若鬼矣。
天净沙·春
白朴 〔元代〕
【仙吕】点绛唇 中秋月
朱庭玉 〔元代〕
【正宫】端正好_高隐访知音
薛昂夫 〔元代〕
折桂令·九日
张可久 〔元代〕
荷叶杯·一点露珠凝冷
温庭筠 〔唐代〕
临江仙·烟收湘渚秋江静
张泌 〔唐代〕
梦江南·兰烬落
皇甫松 〔唐代〕
宴桃源·前度小花静院
白居易 〔唐代〕
朝中措·梅
陆游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