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川官舍有双柏,岁久苍髯森森立。蜿蜒古干蟠蛟龙,礧砢蜷根错金石。
长风万里海峤来,怒挟鲸涛撼虚碧。万木已就衰,百卉亦改色。
轇轕玄阴互开辟,尔乃不受霜雪迫。使君独好事,十月南省还驻车。
官舍颇清暇,起坐正在双柏间。天空鹤巢云渺渺,月冷子落秋斑斑。
况当桐川岁时晏,农务告成官事閒。默然冠带憩晴日,对此想像缓民难。
岂惟耽彼乐,聊复怡尔颜。君不闻召公美化行南国,手抚甘棠重游息。
后来歌咏思不忘,爱树真如爱其德。又不闻潘岳出宰河阳城,种花满城花昼明。
河阳小治亦稍辑,尚有简牍书令名。君才远抱岁寒节,逸气孤骞凛冰雪。
明堂大开需栋梁,引领相期继前辙。只今兵革动四方,天地苍茫日流血。
朝廷求治安,丞相揽英杰。君乎君乎当勉㫋,毋以哦松事清绝。
为君长歌双柏篇,白露萧萧滴凉月。
汪广洋(? ~1379),江苏高邮人,字朝宗,明朝初年宰相,重臣。汉族。元末进士出身,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受封忠勤伯。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